侦探网-【电影推荐】《爱》:用三代人的情感故事讲述女性身份的困惑与救赎
《爱情》是由张艾嘉执导,张艾嘉、田壮壮主演的文艺电影。于2017年11月3日发布,获得了良好的反响。荣获2017年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、2018年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、第12届亚洲电影金像奖。
影片以“迁坟”为主线,讲述了中学教师岳惠英在生母去世后,想将埋葬在乡下的父亲迁往城市安身立命的故事。与她母亲合葬。然而此举遭到了早年留在乡下的父亲第一任妻子曾悦(阿祖饰)的强烈反对。于是,岳惠英和阿祖都开始了验证身份、探寻亲情和爱情的旅程。
本文将阐述老中青三代人的情感、电影符号隐喻、冲突与解决。试图从浅层情节中揭示标志性符号的意义,回答女性身份如何迷茫、如何完成救赎的问题,探索不同代际女性在家庭和爱情上的价值取舍。
老中青三代人的情感,“一生”“一句话”“一瞬间”
01 阿祖的爱是一生一世。阿祖是我祖父(月子夫)的第一任妻子。 17岁时,她嫁给了祖父的家庭。不到半年,爷爷就借口外出打工离开了阿祖。他甚至在城里娶了祖母,再也没有回过家。阿祖一生都在等待,直到80岁。除了偶尔写几封家信和丈夫的名字,阿祖连丈夫的长相都记不清了。
但阿祖一生都爱着他的祖父,“我是他的妻子,我们必须合葬在一起。”夫妻俩合葬的愿望是阿祖的执念。瘦弱的身躯穿着简洁利落的旧衣服,迈着精致的步伐,看起来更像是我们眼中奶奶的形象。
在那个动荡贫困的时代,有多少丈夫离开妻子在家乡重新组建家庭,或者说有多少“不般配”的夫妻一生都没有经历过自由恋爱。这样的婚姻是当时大多数女性对丈夫的期望。一生的情感,阿祖的爱情是老一辈人的缩影。
02 妈妈(岳慧英饰)的爱只有一句话。女人,都忙于照顾家庭,容易与丈夫、孩子发生矛盾,生活过得很琐碎。但读完丈夫写给她的信后,她对醉酒的丈夫表现出了温柔。 “一生有多长?”妈妈疑惑的话语,冻结了中年妇女的爱情。他们往往更关注当前句子的承诺。
03 女儿(薇薇)的爱是一瞬间。薇薇生活没有后顾之忧,不需要考虑未来。她更在乎一时的感觉,而不是对她长久的爱。男友艾达是一名酒吧歌手,薇薇被他的无拘无束和热情所感动。 “我不会等你的。”当男友决定去北京追梦时,薇薇语气坚决,掩饰着悲伤。现代女性的情感更像是一瞬间的事情。
2 级象征隐喻:电影真正讲的是什么?
01 遗照与女性信件:男性统治的另类存在
阿祖没有爷爷的照片,所以他把爷爷的名字绣成了女字,挂在墙上侦探网-【电影推荐】《爱》:用三代人的情感故事讲述女性身份的困惑与救赎,作为遗照。女书具有遗像的功能。解释了阿祖能够为了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坚持一生的深层心理原因。
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,这就是父权制的另类存在。虽然爷爷本人始终缺席阿祖的生活,但他却始终存在于阿祖的心里。当阿祖来到薇薇家,看到墙上挂着爷爷的照片时,他嘀咕道:这是他吗?看起来不像。
一直以来,阿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墙上“爷爷”符号的指示,注视着她的一生,确认着她的女性身份。
02 贞操门:男性力量的象征
影片的第一部分描绘了贞洁拱门的外观。薇薇第一次来到阿祖的家乡,就看到了村口的贞操牌坊。上面刻着“建慧节操,妇责也兼,爱亲有情,清廉廉洁”几句刚昌的话。
比喻“中国古代社会严格的性别秩序,是父权社会对女性单方面的道德要求,体现了女性通过追求节制和自我牺牲对男性的自觉驯服”。
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贞节牌坊,而且随着电视台介入迁陵事件,更多具有象征意义的贞节牌坊也被建造起来。艾达说:“节目不关心奶奶想说什么,只关心奶奶说的是不是观众想听的话。”阿祖在镜头前蜷缩着,眼含泪水地诉说着自己的过去,在导演安排的“戏”中被迫迎合观众的期待。
“镜头”下的“求真”节目无疑象征着男性主导地位。它盯着女性,要求她们贞洁、慷慨、遵守传统礼节、坚持单相思直至死亡。这不就是为女性搭建了一系列不可阻挡、不可破坏的“贞操牌坊”吗?
03 家书是写给家人的,书信是写给爱的
“爷爷心里根本就没有你,这封信只是一封家书。”
“没有……他额外给我寄了五块钱,让我做一件外套。”
薇薇直言揭露了阿祖对爱情的幻想,阿祖急着解释“这就是爱情”。这组镜头极其紧张,阿祖眼中的痛苦让人心痛。这怎么能不是爱呢?家书呼应了电影《情与爱》中的“爱”。
相比之下,爷爷写给奶奶的信却写着:“书惠,我想你东莞专业私家侦探,你快回来吧。”显然,爷爷真正爱的是奶奶,而情书呼应了电影《爱与爱》中的“爱”。书信也是书信,情书是爱情的隐喻,但家书只是家书。
04 结婚证:身份证明
为了完成坟墓搬迁工作,岳慧英多次到有关部门,希望能够出具岳子富和淑慧的结婚证,作为坟墓搬迁的法律证据。与此同时,阿祖也拿着家谱去了村委会,试图证明她和月子富是夫妻。关系。看似只是为了坟墓的搬迁和保护而战,实则是对女性身份的隐喻。
慧英的父母明明一生相爱,但死后女儿却要给他们一个合法的身份。除了几封家书之外,阿祖唯一拥有的就是所谓的家谱,而曾岳甚至还对这个男人的名字产生了依恋。惠英的母亲和阿祖一生都在寻找女性身份。此时,女性身份陷入两难境地。
第三级冲突与解决:女性身份的救赎
起初,当岳惠英强行搬坟时,阿祖将尸体放在坟前,发誓誓死保卫坟墓;当记者要强行采访时,他拿着棍子跑去赶走记者。他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强烈表示,人死了,就回家了。 ,谁也不能移走他的坟墓。
如此执着的阿祖,当她看到爷爷的照片时,真实形象与心里所想的强烈反差瞬间摧毁了她心中的据点。痴迷和现实不能重叠。除此之外,她还看到了丈夫和淑惠之间的爱情。 ,放手搬坟就成了必然。
阿祖面对丈夫的坟墓,平静地说:我不要你了,将自己从家庭困境中解脱出来,终于完成了女性身份的救赎。另一方面,母亲同意送祖母到村里合葬,这也打消了她对母亲身份的执念。他们互相帮助,矛盾才得到解决。
关于影片价值背景的一些思考
01淡化了男性形象的刻画,赋予了三代女性新的视角,体现了女性“家庭比爱情更重要”的价值背景。
无论是阿祖、岳惠英,还是薇薇,女性身份的建构始终在家庭中,而家庭观念的表达显然比言情导演更加注重。例如,夫妻合葬、领新结婚证、离家出走但仍回到家人身边等。
02 以爱之名筑牢笼。男人的话语体系是他们的梦想,女人是他们的家。
不用说,爷爷来到城里本来是为了谋生,但最终还是找到了家。艾达遇见薇薇后,漂泊了两年,最终北上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。最耐人寻味的是,相守一生的老尹,仿佛恍然大悟,坚定地想要重新上路。男人可以自由地谈论自己的梦想,而女人却被困在家里。这种社会现象值得深思。
03 女性身份的困惑与救赎我们如何选择。
有人会笑阿祖傻,一辈子都在等一个不回家的人;有人会夸阿祖说,世上还有为爱痴狂的人,一生只能爱一个人。我想说,现代社会,女性有更大的成长空间。我们才能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。爱就是爱。不要从世俗和父权的角度将爱编织成悲伤的谎言。
最后以《相爱》主题曲《陌上花开》结束:
街边鲜花盛开,不忍等待蝴蝶归来;世界尽头有一个承诺,落叶有情情感讲述,却要腐烂……摘自网络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